9月1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芜湖市南关小学师生们。此次活动以“思政引领、科技赋能、语通中外”为主题,旨在通过前沿的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让孩子们体验情景化语言学习和跨文化沟通,生动了解中西文化,真实感受科技变革对学习方式带来的变化,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自信意识。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满怀好奇地走进实验室,戴上先进的VR头盔,沉浸式体验《道德经》故事的深刻寓意。他们化身为虚拟角色跨越国界,感受异域文化,与虚拟场景中的各国人物展开对话。尽管英语发音还比较青涩,但每一个单词都蕴含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忱。系统自动记录下他们的声音,并立即进行精准的语音、语调与语义评判。这些数据被实时转化为可视化的学习报告,如同游戏通关记录般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在同声传译虚拟仿真系统的学习进程中,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激动。他们仿佛置身于庄重的联合国大会现场,头戴耳机,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各个国家代表的发言,满心期盼着能理直气壮地阐明中国立场。尽管在翻译期间,他们时不时会出现卡顿和迟疑的状况,但仍努力尝试把每一句话准确无误地翻译成目标国家的语言。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深刻领悟到语言翻译工作的复杂程度和高难度,更激起了他们对强大记忆力和瞬时翻译能力的渴望,坚定了他们回到学校后更加勤奋努力学习外语的决心。
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外语学习中的创新性应用,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致力于科技报国、探索世界、文化传播的种子,是一场生动、有趣的实践思政课。作为安徽省首家外语虚拟仿真实验室,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市内中小学单位的紧密协作,积极组织开展科普研学及各类科普活动,致力于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到更多青少年的心中,培育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文:卢祥;图:卢祥、李挺;审核:唐雪梅、李新国)